返回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及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在每年都在不断增多。大学生也日益成为了一个受重视的特殊人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自身发展的好与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前途和未来.但现在在大学生的人群中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很担心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校园内近几年不断增加的持刀伤人事件,由于情感问题或生活中小挫折的自杀事件,刘海洋,药家鑫等等的人和事,令我们感到不解。但其中最多的还是对他们的担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对全民身心健康的思考。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值得社会和学校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大学生们到底怎么了? 近一个月内,我们学校和我们系举行了一系列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我们系也对我们进行了心理健康辅导,我从中也学了不少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下面是我自身结合周围人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其中,为可怕的是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的一些简单的认识和分析 : 就我看来,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之所以会存在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其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在进入大学后,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因而出现了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同时,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就会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差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复杂社会环境,心理负担也逐渐加重。因此更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进一步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的原因: 1、 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一个小社会,大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更多的是被动学习;大学确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会不知所措,或慌张迷茫。 b: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少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走读。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c: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发小和穿着一条裤子长大的朋友;班主一呆就是好几年。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而且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寂寞感。 2、 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a: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b: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c: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失去了以往的斗志。 d: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显的认识及出现的原因的分析!我觉得,我们应该感到伤心和惋惜,青年人本应拥有的活力与当代大学生目前的现状相差太大,但我们不能武断的将原因归到一点或几点上,它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有家庭的责任,有社会的责任,有高校教育的责任。那么面对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有用措施来帮助他们去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为了我们大学生,更为了我们民族和国家! 下面是我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教育措施。因为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所以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指标还得治本,大学生自身应该做些什么呢?对于其自身来说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如下几点做起: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通过心理咨询,为自己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责任编辑:孔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