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农业工程学科具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始于1958年建立农业机械化本科专业,1998年获批硕士点,2013年获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6年入选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201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0年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财政经费合计2亿元)。
1. 学科队伍
学科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37人(含外籍教师4人),拥有博士学位比例93%,中青年教师比例86%,具有海外留学/访学背景比例36%,现有教授35人,副教授53人,博士生导师34人(含外聘)。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和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10人。
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领衔的精准农业航空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团队、泰山学者领衔的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创新团队、农业装备与技术优势特色创新团队等省级科研团队,有工程图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中农业装备与技术优势特色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5个。
2. 研究方向:
根学科紧密围绕《中国制造 2025》智能农机重点发展领域和现代高效农业、高端装备等产业,针对北方旱作区“耕整播-田间管理-收获-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产业链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装备问题,形成智能农业机械技术与装备、农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精准农业航空技术与装备4个特色研究方向。攻克了玉米小麦播种收获、保护性耕作、农产品挤压膨化和农业秸秆能源化利用等技术难题。
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学科创新平台聚焦发展计划总体要求,经充分论证,在原有优势学科方向的基础上,拓展形成了耕整与精准种植、精准农业航空植保、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山区丘陵农业机械化、智慧农业与农业物联网等5个研究方向。
3. 科学研究:
2009年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十年五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攻克了免耕高速精量播种、保护性耕作、谷物收获等重大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创制了农产品高值化挤压加工与装备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解决了农林废弃物气化清洁生产高品质燃气、燃油、复合肥多元化应用问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以来,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8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67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部级项目62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9年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村镇生物质资源制备清洁能源及高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国拨经费3687万元),目标是解决村镇废弃秸秆清洁转化利用重大问题,促进清洁宜居村镇建设。发表学术论文481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10篇,编写教材/学术专著10部,授权专利232项。
4. 平台建设
学科目前拥有国家级平台3个: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在、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
拥有省部级平台8个: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旱作智能农机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蔬菜质量安全溯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航空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山东省食品快速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农产品功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聚焦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瓶颈问题,致力于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保护性耕作和北方玉米少免耕精量播种研究分获2013、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旱作智能农机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联合18家单位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攻关主要农作物全链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
拥有国际合作平台6个:活性天然产物细胞工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英智能农业联合研究中心、中法欧科院智慧农业合作中心、山东理工大学-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智慧农业联合研究中心、考林腊特列杰微生物脂质国际研究中心、海洋微生物细胞工厂国际联合实验室。
5. 人才培养
学科具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五有人才” 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从事农业工程领域研究的高级创新专门人才。生源以省属院校农业工程类、机械类应届毕业生为主,报录比 3:1 以上。
2009年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省“一流专业”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在校本科生873名、硕士生469名、博士生56名(含留学生21名)。
2016年以来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4人。建设了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个,编写了专业教材/专著10部,开发了特色专业课程5门。获得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1门。
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硕士毕业生杨然兵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位),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公示);付君获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位)。本科毕业生骆琳、董佑福入选“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60位杰出人物”;张源辉,美国UIUC讲座教授、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郭圣刚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十四位)。
6. 国内外合作交流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人才与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农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学院与多家单位包括潍坊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淄博科创电子有限公司、山东惠民润地物华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学校与淄博市签订《校城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获得“校城融合”项目19项。
承办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18次。与美国UC Davis等7所国际一流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建有中英智能农业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机构,有“一带一路”政府奖学金、“樱花计划”等多个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作为牵头单位与中国农业大学、雷沃重工等18家单位共建山东省旱作智能农机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我校多次资助师生外出访学,加强国际交流。
学科现为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理事单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学科成员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农业工程学报与农业机械学报编委。